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

最新消息

新聞專區 Reports

2019星雲教育論壇中區場 剖析給孩子一雙學習的翅膀
2019星雲教育論壇中區場 剖析給孩子一雙學習的翅膀

由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星雲教育獎指導委員會主辦,教育部指導的「二○一九星雲教育論壇」中區場,十二月一日於台中教育大學舉行,邀請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葉丙成,分別就「創新教育與閱讀素養」及因應一○八課綱上路,提出精闢觀點,引領現場近二百五十名老師和家長共同正視未來教育趨勢,培養孩子的閱讀理解素養、自主學習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星雲教育獎指導委員會指導委員暨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董事長黃榮村表示,藉由終身教育貢獻獎及典範教師這些優秀教育工作者的經驗分享,勉勵大家以正向思考,珍惜現在、看向未來,去面對教育的革新。「人生最大的功課,是成為更好的自己。」黃國珍以「與真實世界接軌的素養教育」為題,指出人類知識更新周期在二十一世紀是快速翻轉,要把孩子未來的能力設在現在的教育現場,老師必須是改變的推手。而閱讀是通往世界的管道,透過閱讀與理解世界,才有更新自己的能力,唯有培養孩子自主學習,不斷「知識更新、技能更新、觀念更新和價值更新」,始能跟上未來創新的腳步。創立「無界塾實驗教育機構」的葉丙成,呼籲父母要「給孩子一雙學習的翅膀」。他表示,一○八課綱所指的「素養」,不是國民道德的素養,而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態度,家長的支持與思惟,關係課綱實踐的成敗。兩場論壇議題「創新教學實踐行動」、「翻轉教育點亮心燈」,分別由星雲教育獎指導委員陳英豪、黃榮村擔任主持人,邀請六位二○一九典範教師為與談人。葉競聲以執行「舊鞋救命」送舊鞋到非洲活動為例,讓孩子自願擔任檢查者、搬運者、指揮者、募款者,從服務、探索的自我挑戰中獲得成長;劉遵恕則以找回中輟生,並帶領復學孩子利用廢棄課桌椅,打造校園裝置藝術品來說明,當一個人被需要時,會有存在價值,一個團體被需要時,會有榮譽與認同。;

2019第七屆星雲教育獎揭曉
2019第七屆星雲教育獎揭曉

發揮正向影響力,賦予學生生命價值【新聞稿】「第七屆星雲教育獎」於6月評選出24位優秀典範教師,均是受學生、同事、家長感佩在心的教師。本屆「終身教育典範獎」獲獎人為方濟幼兒園創辦人趙秀容修女,她終身為臺灣教育奉獻,深獲社會大眾肯定,無私無我之大愛精神,令人動容。「典範教師獎」共23位優良教師獲選,已為社會投注正向影響力,賦予學生新的生命價值與意義。榮獲本屆「終身教育典範獎」的方濟幼兒園創辦人趙秀容修女是位義大利人,在臺灣投入幼教及社會福利服務工作歷經58年,春風化雨,奉獻教育不倦,精神可佩、風範可嘉,於2017年獲頒中華民國身分證。趙秀容十分重視幼兒教育,她創設方濟幼兒園,不收學費,還開設小型托兒所、辦理婦女裁縫班,肩負著孩童的教育任務與品德教養,改善貧困家庭生活品質。她始終奉獻偏鄉,極盡所能照料孩子的生活及教育成長,其「終身奉獻教育志業,堅守教育理想」無私奉獻的愛,令人敬佩。「將孩子從黑暗中帶進光明」是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蘇文鈺教授所秉持的教育理念,蘇文鈺教授同時也是典範教師獎「大專組」獲獎人之一。他視輔佐中小學弱勢生教育為關懷重點,以募款資助方式善盡社會責任,推動Program The World(PTW)教學計畫,結合民間團體與當地機構共同合作,重視兒童與少年程式設計且因材施教,大力提升國中小老師教學法素養,傳遞他的教育理念散,將光明帶進學生心中。任教於臺北市立南港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的林謙育主任是典範教師獎「高中職組」獲獎人之一,在他的身上能看見身為良師最完美的形象。他任教年資雖淺,早已獲得師鐸獎、教學卓越獎等肯定,始終積極為教育奉獻心力。林謙育永遠不滿足於現狀,戮力突破技職教育的困境,展現源源不絕的創新能量,立下許多難以跨越的標竿。他也以自身生命歷程,改變迷途青年或弱勢學生的生命,為國家孕育優秀學子。典範教師獎「國中組」獲獎人日卡.比洛老師全心投入教育事業,關心原鄉部落文化傳承與教育問題,不僅是原住民籍教師,更是新北市隆恩國宅社區的導師。他用心進行家訪與家長互動,從根解決學生偏差行為,也透過運動及傳統歌謠舞蹈,點亮原民學生的人生道路。去年日卡老師返回臺東老家,藉由語言優勢,短時間內建立起親師生間溝通的橋樑;當地社區人士表示支持,並相信他能為長濱部落帶來傳承的新力量。獲得典範教師獎「國小組」的屏東縣泰武鄉泰武國民小學陳美珍老師,本著對教育的熱忱,選擇至上班4小時車程的原鄉學校服務,視學生如己出,守護弱勢孩童。陳美珍發現學生營養不良問題,四年來訂購生乳、籌措蔬果,親自運送至山上為學生補充營養。此外,不間斷關切原鄉隔代教養問題,也常探訪、照顧原鄉老人。她所展現出的愛與熱情,滋潤原鄉孩子的生命,深受家長、學生及同事們的尊敬與讚美,被譽為「原鄉孩童的天使」。臺北市立萬華幼兒園園長呂慧玲,勇於課程實驗創新,翻轉弱勢學習困境,實踐教育之公平正義。萬華區是北市的弱勢區域,教育水平也處於相對待提升的地區;呂慧玲結合外界資源,營造溫馨特色之幼兒成長環境,建構萬華老社區共融之親子教育園地,讓北市其他地區的家長爭相送學生至萬華幼兒園授課。此外,她勇於接受挑戰與創新,研習蒙特梭利教學法,讓孩子自尊受到重視、自主學習受到鼓勵、個性化差異學習受到尊重,並且能勇於表達。主辦單位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為發揚典範教師精神,使典範教師感人的故事能成為激勵社會人心的力量,於2011年創辦「星雲教育獎」,至今辦理七屆。今年收件數更創歷年新高,眾多優秀教師經過公開推薦、書面審查、實地訪視、專業對話與複審、決審等作業,最終推選出24位獲獎人。相信透過典範教師之生命故事感召下,能讓社會散發正向影響力,點燃孩童生命之火。第七屆星雲教育獎頒獎典禮訂於2019年9月22日(日)14:00,在佛光山台北道場六樓法雲堂(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舉行,歡迎各媒體屆時蒞臨採訪。 【第七屆星雲教育獎獲獎名單】;終身教育典範獎趙秀容 方濟幼兒園創辦人;典範教師獎大專校院組蘇文鈺 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李建模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黃寶元 醒吾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副教授;高中職組 林謙育 臺北市立南港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實習主任陳尚斌 國立新竹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實習主任管偉宏 新北市立瑞芳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教師許絹屏 國立羅東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學務主任;國民中學組日卡.比洛 臺東縣立長濱國民中學體衛組長張育銜 高雄市立興仁國民中學總務主任傅 偉 宜蘭縣立員山國民中學教務主任葉競聲 臺中市立至善國民中學學務主任莊永隆 新北市立烏來國民中小學教師;國民小學組 黃煥勇 桃園市觀音區育仁國民小學教導主任陳美珍 屏東縣泰武鄉泰武國民小學教師黃清淵 桃園市桃園區大業國民小學校長陳培陽 台中市西屯區上石國民小學教師洪菱蔚 臺北市南港區修德國民小學教師;幼兒園組周寧慧 新竹縣私立孝愛幼兒園教師呂慧玲 臺北市立萬華幼兒園園長黃 年 高雄市私立丹苨薾幼兒園園長;特殊教育組林玉霞 臺北市博嘉實驗國民小學資源班教師陳新昇 新北市新店區中正國民小學巡迴輔導教師林妙香 國立彰化特殊教育學校教師

三好校園實踐學校共識營 台中惠中寺登場
三好校園實踐學校共識營 台中惠中寺登場

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9月25日在佛光山台中惠中寺舉辦「第九屆三好校園實踐學校共識營」。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指導委員會主委楊朝祥表示,三好運動已從校園逐漸進入社區,成為推動學校品德教育及社會安祥的運動。為實踐星雲大師倡導「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運動,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於2011年5月成立「三好校園實踐學校」並進行選拔與獎勵。今年申請學校有212所,共有199所獲選,包括大專25所、高中職28所、國中48所、國小98所。今年有近300人出席共識營,會中並播放「零錢」、「Link相連」、「星雲教育獎終身教育典範獎」,以及星雲大師「病後字」等4部三好微電影。其中,「星雲教育獎終身教育典範獎」報導來台58年、在新竹縣尖石鄉服務的義大利籍趙秀容修女。佛光山中區總住持曁南投縣私立均頭國民中學董事長覺居法師表示,很高興三好學校不斷增加,雖然環境與社會氛圍不是那麼好,但若能「人人行三好,世界更必定美好」,感謝與會者對教育付出的心力,相信孩子們必定會改變。覺居法師指出,很多人看了星雲大師的「病後字」微電影,不禁熱淚盈眶。大師91歲時腦部動手術,醒來後心繫的是教育,因為他說:「佛光山可以窮,但不能窮教育」,這就是為什麼師父一直在寫「一筆字」的原因,相信有大家的付出,社會國家必定因此而美好。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指導委員會主委曁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表示,目前社會雖然有點亂,但亂中有序, 如果人人行三好,社會自然就會有秩序。三好教育已從校園影響到家庭,逐漸進入社區,這是一個讓社會更安祥的運動。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指導委員會副主委曁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指出,三好教育能讓社會更美好,歷史上已經有很多驗證,美國心理學家也已證實,心態愈美好,各方面的表現也愈好;哈佛大學更曾對同一班學生調查,那些說好話、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的人,30年後身體發生毛病的機率也較少。今年的共識營,邀請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指導委員會委員楊昌裕進行「三好的理念與核心素養」專題講座。他說,三好理念,也是一○八新課綱的基本理念,可透過三好學習與實踐道德核心價值素養導向。台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楊俐容以「培育高EQ,實踐三好的生命態度」進行專題講座。她說,品格的關鍵在EQ,孩子要有好品格、具同理心、懂得關懷別人、能換位思考、化解衝突、與他人和諧相處,需要後天培育,而「三好」就是最好的生命態度。國際佛光會生命教育講師陳俗均以「共創三好,友善校園」為主題,透過「記者招待會」、「我們上報了」等趣味活動,邀請與會者互訪與記錄,藉此說明三好校園是共創、共學、共享、共好的意義,與會者互動熱烈。

第八屆三好校園實踐學校頒獎典禮登場 百所學校展現教育深耕力量
第八屆三好校園實踐學校頒獎典禮登場 百所學校展現教育深耕力量

由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舉辦的「第八屆三好校園實踐學校頒獎典禮暨期末成果展」,6月25日在南華大學中道樓登場,現場齊聚上百所學校與300多位校長、老師、嘉賓共同見證三好精神如何透過「教育深耕」挹注改變力量。教育部學務特教司長鄭乃文代表教育部出席,表達對佛光山及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長期推動三好校園的肯定與感謝,他並期待三好校園未來能發揮如同心圓般影響力,擴大為「三好家庭」、「三好社會」,讓大眾都能受惠。典禮一開始,先由擔任「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指導委員會」主委的佛光大學校校長楊朝祥,熱烈歡迎各校加入三好大家庭,他談到三好校園運動是支持社會良善發展的力量,感謝各校實踐三好理念,為校園挹注真、善、美,也期許接下來能朝200所三好校園目標邁進,號召更多夥伴成為促進和諧社會的推手。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諮詢委員、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致詞時表示,所謂「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只要每個人都很健全,社會一定會進步, 在他看來三好校園推動亦是如此,只要將每人心念照顧好,言行舉止自然良好,社會自然祥和,藉由人人行三好體現世界更美好的願景。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亦深有同感。他指出,愛因斯坦曾說過「意念能影響一個人言行」,當人心存正念時,科學成果也就能發揮正向助人意義,這也是為什麼星雲大師致力推廣三好校園的原因,就是希望從「教育的根本」出發,潛移默化薰陶每位學生都能多做好事、多說好話、多存好心。 今年共有115校出席這場教育盛會,典禮上並由心保和尚、國際佛光會秘書長覺培法師、佛光山均頭國中小董事長覺居法師、南華大學執行董事覺禹法師 、澳洲中天學校執行校長陳秋琴、佛光山功德主總會會長滿益法師、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理事長楊政達、《人間福報》社長妙熙法師及三好校園評審委員等嘉賓為各校頒獎,現場掌聲不歇,氣氛熱絡。為讓各校相互交流與對話,現場還舉行「期末成果展」展現影片、文宣等成果,像是彰化南興國小就特別創作〈三好歌〉來闡述三好內涵。主辦單位下午舉辦「三好成果分享論壇」,由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指導委員會委員楊昌裕擔任主持人,邀請高雄忠孝國小校長楊頌平、台中北勢國中校長張清欽、 嘉義宏仁女中組長林家丞 、東方設計大學組長王勇勝等人暢談三好具體成果。楊頌平以忠孝國小為例,深耕三年來,三好已成為一種生活態度,落實在學生應對進退中,藉由將三好內化於心、體現於外,拉開「與惡的距離」。張清欽則表示,透過校園深耕,不只讓師生、家長、社區都成為三好夥伴,校方更設計三好榮譽卡、三好親子單,推動晨讀《人間福報》來薰陶品格,他笑著說, 因推動三好也讓北勢國中招生率上揚,成效受家長肯定。三好校園成效不只在國中小開花結果,亦體現在高中、大學裡。林家丞談到,三好精神正好與身為天主教學校的宏仁校訓「真善美聖」相輔相成,學生不只養成主動服務的好品格,更與奧地利學校進行國際間的「三好對話」,將三好精神發揚海外。東方科大則透過「文創三好」等活動多管齊下,將三好從校園擴展至社區、家庭。隨著愈來愈多學校加入三好校園行列,主辦單位也將於第九屆起擴大舉辦,將三好校園實踐學校申請年限從3年延長為5年,藉此發揮深遠影響力,讓更多三好種子在校園遍地開花。

2019第九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揭曉
2019第九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揭曉

臺灣當代重要散文家林文月榮獲貢獻獎【新聞稿】2019第九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於10月公布,今年共28位文壇好手獲獎。其中貢獻獎得主為臺灣當代重要散文家林文月教授獲得,另有「創作獎」25篇作品及「長篇歷史小說寫作計畫補助專案」2名脫穎而出。相信透過文學獎之推廣善美下,能有效發揮其淨化社會人心之功能。本屆「貢獻獎」得主林文月教授,生於1933年,在文學創作、文學翻譯、研究三者皆有傑出的成就,是名享譽亞太地區的文學作家、翻譯家與學者。林文月主要研究六朝文學,中日比較文學,更致力日本古典文學名著的中譯,自80年代開始近二十年間,曾翻譯《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記》、《源氏物語》等,為中日文學交流開創新時代。林文月教授散文創作始於《京都一年》,筆耕不輟,著有《遙遠》、《午後書房》、《交談》、《擬古》、《飲膳札記》、《人物速寫》等,在一貫樸實的筆風中,兼容古典的精神意趣、六朝的豐饒細膩,以及東洋的含藏婉約,論者評為「似質而自有膏腴,若樸而自有華采」。曾先後獲時報文學獎、國家文藝獎、臺北文學獎等,於臺灣當代散文界卓然成家。其文學成就與貢獻有目共睹。「創作獎」設有歷史小說、報導文學、人間佛教散文、人間禪詩等4大類別。今年為激勵更多寫歷史故事的創作人才,將歷史小說,分為長篇和短篇;並另外增設「長篇歷史小說寫作計畫補助專案」。其中短篇歷史小說、報導文學、人間佛教散文與人間禪詩之獲獎作品將集結出版成冊。本屆歷經嚴選之下,今年「創作獎」出現2名雙料得主,其中張英珉一舉奪下「長篇歷史小說」貳獎與「短篇歷史小說」首獎;葉琮則是拿下「短篇歷史小說」貳獎與「人間禪詩」佳作。特別的是,本屆「人間禪詩」首獎是由馬來西亞創作者莊祖邦獲得;「報導文學」參獎得主許裕全來自馬來西亞,這已是馬華作家第三次獲得本獎項,凸顯出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在國際上逐漸受重視且知名度推廣甚遠。長篇歷史小說共3名獲獎,首獎從缺,獲獎人分別為:貳獎張英珉《Rio Douro》、參獎潘榮飲《七彩雲》及評審推薦佳作黃心郁《苦苣菜》。《Rio Douro》以立霧溪淘金為主軸,撰寫荷蘭、日本以及現代三個時間軸的故事,細膩整理西洋勢力東漸的「黃金之國」、福爾摩沙文史資料,並擴及自然科學,輔以實際地理考察,組織複而有序,情節驚奇,人物生動,相當具有史詩色彩。張英珉《馬馬的山丘》榮獲首屆短篇歷史小說首獎得主,以新竹道卡斯族眩眩社為舞臺,呈現臺灣族群的衝突,訴說漢移民與原住民間的爭奪與融合,消失的語言與族群,弱者的生存哲學,生死之隔,以父愛貫穿,透過本部作品再現這段失落歷史的原委。另外兩位獲獎人為:葉琮《甘露水》及加拿大作者姞文《佛陀回家》獲選。報導文學共3位獲獎者,分別為古雯《找尋埋伏在高雄地下的幽魂》、尹雯慧《時間的廢墟—大吉嶺難民自助中心的那些人,那些事》以及許裕全《七夕流水》。其中,首獎作者古雯透過第一線消防隊員的視角,「重建」高雄氣爆災難現場,她無意讓災難成為議題爭論的戰場,而是讓埋藏在地下的箱涵、管線得以現形,進而揭露工業城市的利弊失衡。本屆人間佛教散文共8位獲獎者,今年的獲獎作品取材多元,表現人性光明,讀來親切又極具啟悟性。前三名得獎者分別是:秦就〈看藍〉、蘇雅芳〈道得賦〉、伍季〈海潮命題〉;5位佳作分別是王育嘉〈有一座山〉、沈信宏〈缺口〉、吾土〈普庵咒〉、左家瑜〈彼岸〉、徐麗娟〈點綠生苔〉。人間禪詩獎旨在抒情言志、靜心思慮,是詩人禪悟之所得。辦理三屆下來,質量皆有很好的成績,深獲評審委員讚嘆。本屆共8位獲獎,首獎為莊祖邦〈過站〉、貳獎李佳靜〈掃地僧讀經〉、參獎林世明〈我在素可泰〉;佳作5名分別為:邱逸華〈小資女的生活禪〉、蔡凱文〈坐〉、楊智傑〈父親的口琴〉、葉琮〈「無塵〉──致作業員生活〉以及丁威仁〈口業的苦楚〉。首次辦理的「長篇歷史小說寫作計畫補助專案」,在眾多縝密專案中由2位作家獲獎。鍾文音《雲遊僧與甲木薩》以雲遊僧玄奘與文成公主為主人公,探索文成公主佛法求道的心歷路程,是漢藏文化融合的歷史小說。周遠馨《于闐太子》,以于闐太子為主軸,帶入千年前的敦煌,富麗迷人的文明、複雜的勢力糾葛,企圖探討佛教在西域興衰的歷史。評審委員一致認為:本屆雖為第一次辦理,但參選作品普遍優秀,皆讓人期待最終寫作成果。第九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頒獎典禮訂於2019年12月14日(六)下午01:30,在佛光山法寶堂(高雄市大樹區興田里興田路153號)舉行,歡迎各大媒體蒞臨採訪。相關訊息請參閱「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官網:http://www.vmhytrust.org.tw/home 【2019第九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獲獎名單貢獻獎 林文月創作獎長篇歷史小說 貳獎 張英珉《Rio Douro》 參獎 潘榮飲《七彩雲》 評審推薦佳作 黃心郁《苦苣菜》短篇歷史小說 首獎 張英珉《馬馬的山丘》 貳獎 葉 琮《甘露水》 參獎 姞 文《佛陀回家》報導文學 首獎 古 雯《找尋埋伏在高雄地下的幽魂》 貳獎 尹雯慧《時間的廢墟—大吉嶺難民自助中心的那些人,那些事》 參獎 許裕全《七夕流水》人間佛教散文 首獎 秦 就〈看藍〉  貳獎 蘇雅芳〈道得賦〉  參獎 伍 季〈海潮命題〉 佳作 王育嘉〈有一座山〉 佳作 沈信宏〈缺口〉 佳作 吾 土〈普庵咒〉 佳作 左家瑜〈彼岸〉 佳作 徐麗娟〈點綠生苔〉人間禪詩 首獎 莊祖邦〈過站〉  貳獎 李佳靜〈掃地僧讀經〉 參獎 林世明〈我在素可泰〉  佳作 邱逸華〈小資女的生活禪〉  佳作 蔡凱文〈坐〉  佳作 楊智傑〈父親的口琴〉  佳作 葉 琮〈無塵──致作業員生活〉 佳作 丁威仁〈口業的苦楚〉長篇歷史小說寫作計畫補助專案 鍾文音《雲遊僧與甲木薩》 周遠馨《于闐太子》

「2019星雲真善美傳播獎」得獎名單揭曉
「2019星雲真善美傳播獎」得獎名單揭曉

追尋真善美 促進社會正向發展力量「2019星雲真善美傳播獎」由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主辦,鼓勵身為傳播及媒體工作者在現今變革的時代,有帶動社會向上的力量,共同追尋真善美的新未來。本獎於9月評選完成,獲選名單共有2名「傑出貢獻獎」、7組「青年潛力獎」及1名「特別獎」,希冀獲獎的個人及團隊能持續帶給閱聽人激勵人心、奮發向上及促進正向發展的力量。「2019星雲真善美傳播獎」獲獎名單如下:一、傑出貢獻獎(一)國立政治大學國際合作事務處國合長 蘇蘅(二)新加坡報業控股有限公司華文媒體集團社長 李慧玲二、青年潛力獎(一) 女人迷(吾思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創辦人張瑋軒、蔡純如、陳怡蓁(二)三立電視台 新聞部節目中心 消失的國界《沙蚤風暴-舊鞋的最後一哩路》、《狼性之外-嵩口模式》; ; 團隊成員:汪倩如、劉伯奇(三)中央廣播電台 詹婉如《在台移工#MeToo》、《當那一刀劃下》(四)聯合報新聞部元氣中心醫藥組 《達文西A健保、一次性耗材重複消毒 ──手術室裡不能說的秘密系列報導》、《3C破壞王》; ; 團隊成員:李樹人、羅真、簡浩正、陳雨鑫、鄧桂芬、劉嘉韻、陳婕翎、魏忻忻(五)中央廣播電臺新聞部採訪組 《「水土不服」或「入境隨俗」?共享經濟台灣準備好了嗎?》、《風來了,電來了嗎?--離岸風電系列報導》; ; 團隊成員:陳林幸虹、楊文君、謝佳興(六)病後人生 │ 一站式服務網 創辦人羅佩琪(七)財團法人天主教單國璽弱勢族群社福基金會 活出愛-《陪我一起長大》團隊成員:劉振忠、鄧世雄、黃琬庭、林孫妤婷、林佩儀、翁嬿婷、陳俊佑、曾家琳、高詩蘋三、特別獎; ; 新加坡新明日報 朱志偉 《星雲大師點智慧》每日專欄四、評審委員名單(一)星雲真善美傳播獎委員會主任委員:高希均教授委; ; 員:張作錦、王力行、趙怡、李開復、盛治仁、釋覺培、馬紹章、郭壽旺(二)2019年青年潛力獎及特別獎初審評審委員名單召集人:趙; 怡教授、郭壽旺教授、馬紹章教授評; 委:張景為先生、陳; 浩先生、劉家豪先生、倪炎元先生、劉立行先生、林; 潔女士2019星雲真善美傳播獎頒獎典禮暨華人媒體論壇11月24日(日)於新加坡烏節大酒店舉行,早上9時開放入場,歡迎各方媒體人、青年學子及關心社會的大眾參與。世界,需要一股翻轉社會的正能量;世界,需要一群跨越世代的新典範。2009年起舉辦第一屆「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鼓勵優質的新聞從業人員揭示人間真善美的事蹟,讓人見賢思齊。星雲大師倡導的「三好」,「說好話」是「真」、「做好事」是「善」、「存好心」是「美」,希望藉由真善美的三好精神,對於當今媒體喜於報導負面、腥羶色,能起化導清淨之功。十幾年的耕耘,已為傳媒界樹立了一個令新手和老手皆嚮往的成就目標,也為社會揭示了許多善人美事的真實存在。「傑出貢獻獎」得主蘇蘅及李慧玲為產學界注入真善美正能量星雲真善美傳播委員會將「傑出貢獻獎」頒予國立政治大學國合長蘇蘅教授及新加坡報業控股有限公司華文媒體集團社長李慧玲女士,肯定兩位分別在學界及業界為社會的努力與奉獻。蘇蘅長期致力於傳播領域研究,不僅對傳播學有重大貢獻,更親力親為為傳播理論、傳播政策及實務建立具有前贍性的模式,是一位走出學術象牙塔,投身公共政策的大學教授。她長期關注當代媒體、新媒體與臺灣社會的互動,經常於報章媒體發表相關評論,提供傳播新知及建設性的建議,和社會大眾分享,引起重大迴響。她一生傳承、教育與推廣普及,實踐了傳播知識份子推動社會進步的使命與價值。今年48歲的李慧玲已在新聞傳播專業領域馳騁25年,從深入基層探視民情的記者,繼而在世紀交替的重要時期先後派駐香港與北京,見證中國的崛起與華人世界的頻密互動。擔任《聯合晚報》總編輯期間,將晚間報紙帶往人本關懷的高度,她希望為社會帶來正能量的報紙,給普通的市民帶來希望,給弱勢讀者帶來提升自我的知識,為讀者帶來生活所需要的堅持和勇氣。三年前李慧玲升任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社長,引領新加坡最大媒體機構的華文媒體部門,致力面向具社會良知與文化涵養的營運方式與精神理念。「青年潛力獎」7組獲選 熱忱積極正向傳播圍繞當代女性就業、生活、人生觀等議題為出發的網站《女人迷》,具高度人文與知性關懷,視野既關照全球性也瞄準在地性,網站會員粉絲已超過6位數,朝向一個可盈利網站的方向邁進,是一個值得鼓勵的網路媒體。31歲的羅佩琪因為自身的生活體驗,將心比心的創造出一個具有高度社會服務的網站《病後人生 │ 一站式服務網》,整合醫療資訊及政府法規,提供全面且完整的資訊,讓每一位病友能及時取得需要的補助和社會福利,極具社會意義。天主教單國璽弱勢族群社福基金會為延續單國璽樞機主教的「活出愛」精神,持續關心偏鄉孩童、青少年、身心障礙、新住民、長者等,透過影像傳播喚起社會大眾的愛與關懷,於校園進行巡迴分享帶來廣大迴響及網友回饋。三立電視台汪倩如團隊從非洲的扶貧問題,讓觀眾開始反思自己的小付出,也可以集結大力量;另一作品透過探討福建嵩口小鎮復建計畫,詮釋台灣青年領軍前進大陸搶救古鎮的故事,主題均呈現共同攜手帶動真善美的價值。聯合報新聞部元氣中心醫藥組、中央廣播電台詹婉如及中央廣播電台新聞部採訪組,則透過社會議題中從多元角度帶出觀點及教育的意義,引發政府及民眾對社會問題的瞭解及深層省思,都是具高度與深度新聞報導的極佳典範。「特別獎」新明日報朱志偉 建立良善社會價值觀獲特別獎的新加坡新明日報總編輯朱志偉,歷時10年時間以《星雲大師點智慧》每日專欄,透過報紙傳播一種信仰及理念,建立良善社會之用心令人感佩。作者透過漫畫和文字形式傳達,期許觸及各種不同年齡層之讀者,作品受到讀者喜愛,具永續影響力。十年來,星雲真善美傳播獎致力於鼓勵、發掘傳播正向報導新聞媒體,期待藉由新聞媒體工作者的整體提升,提供社會正能量,改善新聞媒體與閱聽者之間的關係,善盡新聞媒體為社會第四權的責任與力量。

熱門影音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