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

活動回顧

三好校園成果分享 深耕品德教育

佛陀紀念館五觀堂鼓聲咚咚!高雄市金山國小學生表演十鼓,敲響「2016三好校園成果分享暨交流會」,來自全台大專院校、高中職、國中及國小校長、主任和教師等近250人,6月17日共赴盛會。承辦單位《人間福報》透過成果報告方式,由三好校園實踐學校代表,分享如何具體落實三好運動教學與活動策略的經驗,彼此相互交流觀摩,共同戮力深耕百年樹人教育大業。

 

推廣三好 社會更好

 

公益信託星雲教育基金創辦人星雲大師親臨會場致詞,「在多年前,覺得台灣好,希望它更好,倡導媒體救台灣!雖有一些成效,但不是很理想。現深感教育的重要,以三好校園救台灣,美麗寶島將來會更好!」此席話流露出星雲大師胸懷社會祥和、國家興盛的期待。

 

為什麼要推廣三好運動?大師以自身成長歷程及在美國洛杉磯創立西來中華學校的經驗,體悟「說好話」是人與人溝通重要之道,「做好事」為人服務加上心「存好念」,親子、師生等人際關係就不會對立,人間社會就非常可愛。大師崇尚信仰自由,一生不傳教,但強調不能不做好人。

 

大師表示,藉由心的幫忙及弟子以筷子指示位置,揮毫寫了4幅「心存好念」、「口說好話」、「身做好事」、「三好校園」書法,今年頒贈3所特優學校,往後希望擴增至30、300、3千所,全台灣皆為績優三好校園。頒贈典禮中,南華大學、新北市板橋高中、高市金山國小各獲頒墨寶一套。

 

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認為,推行三好運動是「知易行易」之舉,它是社會淨化活動,由建立溫馨校園進而擴展至溫馨家庭、社會。佛光大學學生在三好校園環境薰習下,個個溫文有禮,眾人有目共睹。他亦期盼所有華語社會都能推行三好運動。

 

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見證因致力經營三好校園,改善了學生品德、心性。推廣三好第二年,學生情緒困擾降低60%,學習成就提高58%,也因落實三好教育,形塑優質校園特色,被教育部遴選為國家級生命教育中心。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委員吳志揚,以參加學校畢業典禮為例,若欲知是否為三好校園實踐學校,從學生生活及品德教育即見真章。孩子從小種植善根、正念,長大後不容易變壞。他並建議以創意取代說教式的教學活動,且可透過家庭聯絡簿,讓家長共同學習三好。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如常法師介紹《三好生命教育教材》主旨、教材特色及精神等,並說明如何申請。《人間福報》社長金蜀卿解說第六屆三好校園最新申請辦法,鼓勵學校踴躍加入三好校園,並提醒6月30日為申請截止日。

 

三好校園 成果分享

 

104學年度各級學校休業式將臨,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期末成果分享會由大專院校組南華大學學務長尤惠珍、高中職組新北市板橋高中校長高栢鈴、國中組雲林縣東明國中訓育組長邱筱嵐、國小組金山國小校長鍾培英上台報告,除各校制度建立、課程規劃、環境形塑、活動推廣及實踐方案外,也積極開啟學子善的動能,令人深刻感受到學校辦學的用心良苦。

 

南華大學的「成年禮」讓孩子從歲月蛻變中懂得承擔、感恩、惜福;「圓滿ICAN」則鼓勵學生經歷感受、想像、實踐與分享4個過程,落實三好理念;「典範大師」是學生透過面對面接觸大師級學者、專家,提升全方位的視野與學習研究動力。

 

板橋高中在高栢鈴「活動課程化」的理念下,激發學子愛己、愛他人及一切生命。如「多一公斤旅行」,學生在畢旅之餘也力行善事,把愛送到偏鄉;「大豆學堂」農耕團培養熱愛土地的情操;鼓勵學生自辦善行,如成立藍帆志工團,掃街、淨山,回饋社會。

 

東明國中校舍適逢重建中,在組合屋上課的學生表現「讓朗朗讀書聲遮掩施工噪音,讓綠草如茵掩蓋工程煙塵」,邱筱嵐從中看到孩子的體諒、友愛、互助及努力,她肯定推行三好教育的績效。三好精神從心做起,學校推出「善行榮譽卡」,而「點數競標」是學子善舉的大驗收。

 

身為全校學生39人迷你小學的校長,鍾培英栽培孩子發揮以1當10的能量。當初加入三好校園的動念,只為讓孩子生活語言優雅些,而今三好卻是如呼吸般自然。營造情境的氛圍甚為重要,進教室前,好話一句為通關密語;成立三好存摺,策勵自己時時奉行三好。

 

會場中,柔和的樂音不時於耳畔流淌,旅美鋼琴家尤虹文演奏巴赫鋼琴曲《十二平均律》、《愛的禮讚》及貝多芬《第三號奏鳴曲第一樂章》,分別闡釋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