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

最新消息 News

HOT:公告【文學獎】2025第十五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揭曉 記者曾博群 2025-10-14

第十五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公布 隱地半世紀出版耕耘獲貢獻獎

  第十五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於今(14)日公布得獎名單,年度最高榮譽「貢獻獎」由著名作家暨出版人隱地(本名柯青華)獲得,以表彰他長年在文學創作與出版推廣上的卓越成就。

  隱地自1960年代起以小說與散文嶄露頭角,出版《傘上傘下》、《一千個世界》等作品,為台灣文壇注入新風。1975年他創辦「爾雅出版社」,至今已出版超過九百本文學書籍,作家遍及海內外。爾雅被譽為華文世界的重要文學出版基地,其出版品多成為經典,對台灣文學發展影響深遠。

  除出版事業外,隱地亦筆耕不輟,散文、詩與評論兼具,文字流暢清新,主題關懷「年代」、「出版」與「人性」。他推動極短篇、日記等文類創作,為文學開拓新形式。詩人白靈讚其詩「如船之承載與流動」,蕭蕭則稱其為「都市心靈工程師」。

  隱地表示,接獲通知時正因青光眼病情惡化而情緒低落,聽聞獲獎「心神為之一振」。他感謝評審肯定,並讚譽星雲大師一生推動文學與教育,以文載道、以道化人,「星雲獎」延續這份精神,鼓勵不同世代的作家堅持創作。隱地說:「文學能啟迪人心,不僅因它描寫人性,更因它喚起良知與美感。雖無聲,卻有喚醒的力量;雖柔弱,卻能穿透時代的圍牆。」他認為,出版與寫作最大的意義在於「將文學的種子撒入人間,靜待發芽」。

  現年88歲的隱地,從15歲起投入文字創作,至今出版著作達84本,編輯書籍與雜誌逾百部。他表示,創辦爾雅出版社五十年來,最大的喜悅是「與作家們共同見證文字生命的延續,那是一種屬於文學的光」。

  創作獎五大類別,長篇歷史小說首獎從缺;貳獎由〈榕畔之穗〉辛夷拿下,作品取材自《榕畔會史》及《磯永吉追想錄》,以日據時期台灣稻米育種為核心,描繪磯永吉教授及其門生在科研、教學與師生情誼中的奮鬥與羈絆。

  短篇歷史小說首獎由解昆樺〈立霧溪的兩個幽靈〉奪得,作品以十七世紀台灣原住民與荷蘭人的交會為背景,探討殖民與文明的辯證,被譽為史實與虛構交融的經典之作。報導文學首獎得主黃奕瀠〈沖繩島上的掘骨人〉以真實人物具志堅隆松為題,書寫戰爭創傷與人性尊嚴,呈現報導文學的深刻倫理關懷。

  人間佛教散文首獎王昱忻〈無聲〉以律師在法庭與禪修之間的體悟,反思慈悲與正義的界線;人間禪詩首獎黃暐恬〈空杯〉則以攝影意象喻心,語言簡潔、意象新穎,展現深厚的禪思詩境。

  長篇歷史小說寫作計畫補助專案,張瀚翔〈左眼的賊人〉以戰後台灣銀樓金工產業為題,描繪族群文化、政治動盪與工藝傳承,透過「右眼鑑物、左眼防賊」的行業習慣,隱喻時代人性的警覺與掙扎,題材新穎,格局宏闊。Nakao Eki Pacidal的〈紅髮尪姨〉則以十七世紀台灣為背景,描寫新港族混血少女在殖民與信仰糾葛間的命運,試圖讓原住民視角從史料陰影中被重新看見,展現歷史小說兼具研究與文學的創造力。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由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創設,旨在推動全球華文文學的發展與交流,表彰對文學創作、出版及推廣具重要貢獻的華文作家。隱地以半世紀的出版實踐與創作精神,展現「以文啟心、以書傳道」的典範風範。

  第十五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贈獎典禮訂於2025年12月14日(星期日)13:30在佛光山台北道場法雲堂舉行,歡迎各媒體屆時蒞臨採訪。

 

分享頁面到:

Share on Facebook Tweet Post to Tumblr Share on LinkedIn